盐巴在鳗鱼养殖过程中的应用

2021年12月15日   

盐巴具有强烈的渗透及脱水作用,它通过改变寄生物的渗透压,而使其被抑制和杀灭,是鳗鱼养殖过程中常用的水产药物,如白苗期刺激红虫吐脏、鱼种下塘前的消毒、水霉病的防治、鳗鱼长途运输等等。现将其作用陈述如下:

1.白苗放养时期

在经过长时间运输后,袋中水质恶化,氨氮、亚硝酸盐浓度升高,此时苗体较疲弱,在白苗投放到水泥池前,保持池内0.7%的盐度,一方面尽量减少环境因素对鳗苗的刺激性,使鳗苗平稳过渡,尽快恢复体质,另一方面可消毒池水和苗体,避免其受病菌或寄生虫的侵袭,从而显著提高成活率。

2.白苗培育阶段

红虫经暂养、漂洗、爬活后,放于0.5-1%左右的盐水中浸浴10-15分钟,可刺激红虫吐脏,同时寄生于红虫体表的细菌及寄生虫等也会受刺激而死亡或脱落,从而大大降低了鳗苗受爱德华氏菌及其他病菌感染的几率。

 

 

3.鱼种下塘消毒

鳗苗在培育到一定规格(约10g/尾)时,经选别后下塘前,可用1%食盐浸泡5-10分钟,可部分杀灭鳗鱼体表水霉菌、寄生虫和细菌,起到杀菌消毒作用,提高鱼种下塘后的成活率,此种消毒方法简便、费用低廉且安全。

4.鳗鱼养殖过程中多种病害的预防与治疗

①日本鳗鳃肾炎

用0.5%~0.8%食盐水药浴,可防治鳃腺炎。

②寄生虫病

使用0.4%浓度的盐水浸浴,可有效刺激虫体的脱落或包囊的形成,再经及时换水后排出鳗池,效果较好。

③水霉或鳃霉病

对鳗苗、鳗种水霉病,用1%的食盐水浸洗15-30分钟;或保持池内0.5%盐巴浓度3天左右,可有效控制霉菌。

④气泡病

先将原来池水部分排掉,注入新水,然后以1mg/L的盐水浓度全池遍洒食盐,连用2~3天即可治愈。

⑤烂鳃、烂尾、脱黏、败血病

用0.5%~0.8%食盐水浸浴,可显著减低鳗鱼死亡率。另外,在鳗鱼发生重金属或有机磷中毒时,保持池内0.5%浓度的食盐,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鳗鱼中毒症状。

 

 

5.拌料投喂

食盐有助于消化,还有一定的杀菌作用,因此打料时可将盐巴(按0.5-1%饲料量添加)溶于打料水中,拌料投喂。一方面可刺激鳗鱼食欲,另外可以增加机体无机盐,起到补充营养、预防鱼病的作用。

6.增加溶氧,控制亚硝酸盐的含量。

食盐可增加水中的离子浓度,使悬浮的有机微粒及胶体成絮状物而沉降到池底,可减少溶氧消耗、净化水体。在土塘养殖过程中,如果发生泛池,若无增氧设备或来不及增氧,可向塘中泼洒10公斤/亩食盐,有一定效果。同时当水体中氯离子(clˉ)与亚硝态氮(NO2−N)浓度比为6:1时,可有效控制亚硝酸盐含量(每亩施用8-10公斤食盐及少量硫酸亚铁和碳酸钙),从而防止鱼患高铁血红蛋白症。

另外,在鳗鱼养殖过程中盐巴还有其他的应用。例如在当年建造的白仔苗培育池中,新池泡水时常常加入1%盐巴,其目的是可加速退碱进程,使脱碱完全。在鳗鱼运输过程中,在水中加入0.2%~0.4%的食盐,以调节鱼体内外渗透压和防治鱼种外出血及感染,提高鳗鱼运输成活率。

 

文章免责声明:

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,文章所包含的分析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仅供参考,不构成广告宣传,在任何情况下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生产、经营、销售、交易、投资建议。本公司对文章所引用的他人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,任何人根据本文信息或意见做出的任何实际生产、投资等决策或其他任何行为所产生的风险、损失和责任均应自行承担,与本公司无关。

 

      0/120

      客服热线:400-810-5353传真:010-62698801-8810联系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27号中关村大厦16层 邮编:100080

      Copyright © 2013-2019农信互联版权所有京ICP备13013445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0105